公共政策(Public Policy)的研究與人類歷史一樣久遠,而能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,應自拉斯威爾(Harold. D. Lasswell)與賴納(Daniel Lerner)兩人於1951年合編的《政策科學:範圍與方法的新近發展》(The Policy Sciences: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ope and Method)一書,被視為公共政策研究的里程碑,發展至21世紀的今日,公共政策的學術理論,從早期經濟分析到政策形成,直至當代重視政治經濟的互動,所累積的知識相當的豐碩,這對初學者期待能夠快速學習,以準備參加各項公職,確有一定程度的困難。
一班以政策過程的理論發展或研究途徑,學者之間存有「階段論」與「反階段論」的爭辯,在1970年代以前階段論比較盛行;然而之後反階段論則被較多的學者所主張,也是高考命題趨勢,茲加以說明如下:
一、階段論:
意指政策過程乃是「理性的過程」,此論屬傳統途徑,又稱「教科書途徑 」。我國學者吳定教授提出公共政策的發展順序為「政策問題的認定」、 「政策規劃」、「政策合法化」、「政策執行」、「政策評估」等五個階段。
二、反階段論:
反階段論者認為,政策過程即是「政治的過程」,現實的政治環境非常複雜,公共問題也不容易界定,階段論的思考並不符實際的政策現象,而成為當今高考命題之趨勢,諸如:「黨派協商互動的漸進主義決策模式」、「利益團體彼此鬥爭的多元主義決策模式」、「大型利益團體與社會互動的統合主義決策模式」、「不按牌理出牌的無政府狀態的垃圾桶主義決策模式」、「倡議聯盟」、「政策窗口」、「政策網路」等議題。
由於公共政策是一門應用性的學問,就如Easton曾對公共政策下了一個簡潔且常被引用的定義:「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對社會價值作權威性的分配。」深入去瞭解一下這個定義,我們毫無疑問地發現,公共政策的命題趨勢必然朝向當今時事公共議題之應用與解釋,諸如:「一例一休爭議」、「核四是否重啟問題」、「同志婚姻合法化議題」、「解決出生率下降及少子化問題」、「解決『雙低』問題的政策工具」、「年金改革問題」等。
最後,祝各位考生,能隨時維持前瞻性願景,並將願景化約成行動綱領,落實執行力,方向正確不怕路途遙遠 !祝福同學金榜題名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