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背景、投考動機
畢業於師大體育學系,自詡為專業領域的龍頭。大一的時候充滿教育熱忱,「我要當老師」跟著大家喊,實際上卻是碰壁連連。從卓獎生落選到擠不進40%的教程名額,說要考師培名額到大四了依然沒有行動。
我不是很聰明的人,也不是很積極的人,但活著就有帳單要繳,已經沒有學生身分可以做理由,找一份餬口工作成為當務之急。急雖急但我又很挑,不想當業務,不想輪班,想在自己的領域深耕,又想週休二日,想來想去除了老師就是公務員吧。
考國考的動機19歲的時候覺得是我要參與體育改革!我要讓體育圈變得更好!我要當署長!到了23歲「我想讓自己過好一點」儼然已排在首位。
二、選擇志光的原因
若在google搜尋上查過國考相關資料,志光的廣告就會出現在網頁的每個角落。選志光的原因是據點遍布,上課方便,方案也多,還有就是熟悉吧,有火車站的地方就有志光。
三、報名課程類型
我報名全科兩年班(視訊),因為是全職考生,想在白天念書,不想要晚上還在外面,就報視訊課,而兩年則是給自己的一個期限。報全科是感覺好像比較划算,但後來覺得其實挑自己需要的報就好了。
四、準備過程(各考科準備)
我考了兩次,我分兩次說──
(一)110高考:
我把課幾乎都上完了,幾乎啦。109年的時候我有申請研究所,所以原本的計畫是先考試再入學,結果!疫情讓考試延期,七月進實驗室後撥不出時間念考試科目,10月考試的時候行政法一片空白,都忘了。但專業科目的分數卻看起來還不錯,除了第一科申論體育史有一題沒寫完,其他有寫分數都拿得不錯。在接近裸考的情況下(3個月沒唸書應該算裸考吧?)成績單出來,第14名。
離上榜有點距離,但也沒有說考得很差。放榜後更多的是懊悔,「如果我考前專心衝刺,是不是就很有機會?」一月初放榜後這樣的想法一直在我心中,羨慕身邊考上的人,對自己的選擇很不甘心。一月底我和學校提了休學,我認為我應該專心做好一件事,不想要兩頭空後又為自己找藉口「是研究所太忙了啦」然後將達成目標的時間無限延後。
(二)111高考:
有了第一次考試的經驗,知道自己擅長甚麼,弱科是甚麼。
我大概從2月過完年開始念,去志光的時候只上行政法,從頭再上一次,專業科目就沒有都上。志光的師資我認為體育史和運動社會學很不錯,其他科可能和我的頻率不太對我就自己念和看大學時候的筆記。
國考的路滿孤獨的,我覺得自己和很多上榜的人不太一樣,但可能我的作法也可以鼓勵到一些比較特別的人,供參:
1.沒有一天念8-10小時也沒關係──但要知道自己在念甚麼,我會做筆記,但不是為做而做,也不會做的很精美,但寫下來的一定是我讀懂的。大議題我會用架構列出來,小議題就當成知識小補充,寫完我真的有記起來,蓋起來再想一次變成自己的東西。
2.不用很緊繃──我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很舒服,早上起床先去健身房運動個一小時,再去客美多吃好吃早餐喝好喝咖啡然後念書,還有插座,超級讚。中午找男朋友一起吃午餐,下午再去補習班上個課,晚上就是休息,真的休息。很舒適但也很規律,生活還是跟考試有關,不用過得像寒窗苦讀,有考試的氛圍就好。
3.劃分好作息時間──考國考的人還是需要社交的吧!對體育行政來說更是,我依然有休閒時間,我會去踢球,會去打比賽,和朋友聚聚,有在生活才會知道社會需要甚麼。我有去參加運動i臺灣計畫下的活動,也有和朋友聊學校場地的運用,去比賽也會看承辦是誰、組織架構怎麼走,辦得太爛我就會想我的話怎麼做更好。這些反思都能成為申論的靈感,請各位考生的屁股要去外面晃一晃,心情也會好一點。
當然以上建議都很看人,如果一路以來都是要苦讀才有好結果的話,就苦讀吧。
成績出來我的科目高低落差滿大的,考最高的是運動自然科學,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:
1.如果還是在校修課的學生,生理學一定要認真聽,能在大學、研究所教書的老師都很有料,他們一直在產出也在更新,不太需要擔心吸收到過時資訊,而且他們follow的都是熱門,也是考試熱門。
2.考前記得去看期刊,不用整篇看完,看摘要跟結果,最好還要看討論,討論的地方才是問題,讀完要想要吸收。
3.領域好像很大,但就是考運動會遇到的事。所以要去運動,真的。
其他科大約提一下:
1.世界體育史──如果你有師大的朋友,向他們借筆記,愈新愈好。
2.體育行政與管理──體育署官網上公開的資料都看過一遍,近四期的季刊考前要讀,一方面了解趨勢,一方面讀別人的文章練自己的文筆,參考別人怎麼洋洋灑灑一整篇。
3.運動社會學──志光的老師上得滿好的,很清楚。作答的時候心理要知道每個現象、決定都有脈絡,社會不是本來就怎麼樣的。大學在上這門課的時候老師就有上到說:原住民不是本來就很會跑步、也不是本來就很會打棒球,那是因為環境、經濟……等因素,所以不要有「本來就」這樣的想法來念這科,作答的時候多一點思考與提問,分數就不會太差。
五、志光的資源
我覺得公職王的app滿好用的,可以在上面刷選擇題,不用另外買阿摩。
六、感謝的對象
第一個一定感謝爸媽啦,考試的過程我都沒正職,跟我講的都是找時間回家吃飯。中間也有一度覺得不想考了我要去迪卡儂投履歷,媽媽也都說沒關係,我很慶幸我的國考路不是被家人逼出來的,不論上榜與否,都是自己承擔的責任;然後也感謝我男友,載我去補習班、載我去考試、帶我去吃好吃的,就這樣陪我兩年,也從不給我壓力,陪我度過每個壓力報表焦慮失眠的時候,謝謝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