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7高考一般行政 考取心得 陳品聿

 

一、背景

    我的準備時間是一年,很高興我順利的一年考取了高普雙榜。首先先介紹我考取的背景,我在志光報了年度班與奪榜班,在年度班期間,我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在閱讀課本,而鮮少做申論題的練習,並且除了民總與刑總外,也沒有做考點的整理,總之,就是不停地在細讀並試圖理解課本。爾後,我報了奪榜班,用意在於補足申論題練習的不足,並且想透過環境的刺激,讓我更專注準備考試,我認為奪榜班期間給我相當大的幫助,在痛苦與壓力中得到一股向前爆發的力量。以下就我在奪榜班期間的心得,與我認為我在這次考試中的優勢做分享。

 二、奪榜班期間的心得

 (一)壓力與痛苦激發成長

   奪榜班造成的壓力,最基本的就是每天的檢視考,每天都要逼迫你寫出申論題來,而閱讀課本與寫出申論題是完全不一樣的事,最近看了一本書這麼寫,學習不只是「記住知識」的輸入程序,還要靠「重複實際寫出、說出所學內容」的輸出程序,才能夠真正記住學習過的內容。而實際的申論寫作可以補足輸出程序的缺乏,但比單純閱讀比起來困難多了,而且會陷入擔心寫不出來、寫不好的壓力。接著就是模考,奪榜班打著一半上榜的口號,就會想著想要考前面一點的名次,並逼著自己在三周之內盡量跟上進度,把每一科都唸完一輪。(雖然後面檢視考跟模考就不是我的重點了)

  而痛苦則來自於不停地面對老師的挑戰,發現自己的不足,看見自己的缺陷,而想要更好。在第一週的時候,老師教了基本申論題的寫法,要重視名詞解釋,了解背景、定義、特性與特定概念的延伸,此外,老師說把整本課本唸完、跟上奪榜班進度只是基本,雖然我在考前已經狂念課本了,但覺得還是抓不住內容,所以還是得再重唸,一開始的壓力即來自於課本念不完、覺得自己申論題寫得不漂亮。在第二週時,老師拿了一推研究所的題目來讓我們練習。在第三週,老師丟了一大堆的實例,像是年金改革、人口老化、富人稅、預算、政府規模等議題,要求我們去查資料,了解各議題的基本內涵、背景、政策內容、解決方案等,並且要掌握明確的數據,讓申論題寫的有理有據。此外,老師不定時的會舉辦出題立刻寫標、25分鐘寫申論的考試。

 面對這一連串的挑戰,在最基本的課本內容都覺得有點顧不好了(而且範圍涵蓋各學科),我當時陷入很緊張又很沮喪的狀態,一直想著「我不會」,研究所的題目我不會、各個實例與政策我也不會,此外,每次政治學解題都覺得老師解的好強,我不會,我解不出來,寫不出標,申論題寫作速度太慢,我無法25分鐘內寫完。在各種我不會、我好弱、好沮喪的情緒之後,我這麼想:「我不會,那我學會就好了呀」,因此激發了我每一件事都想做到的衝勁,我想把課本讀完、資料全部都查,寫出漂亮的申論題,有時代背景、有實例、有延伸。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,但「面對挑戰,正視自己的不足,勇於一步一腳印的改善它,積極讓自己進步」的想法,讓自己變得更好了。

 (二)老師的激勵

 在奪榜班期間,老師說的許多話,都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,並且在情緒上給予很大的支持。一方面給予壓力鞭策,一方面又在精神方面支持,給了我很大的幫助。

 (三)戰友陪伴的力量

  奪榜班最開心的就是認識很好的戰友,願意彼此交換申論題、各種解題書與情報,然後彼此激勵。在這裡分享我和我愛的朋友Bear如何彼此支持,我們都是用理解的方式在讀書、寫申論題,所以我們花了許多時間一起查資料,研究一些課本以外的實例細節,在討論與對話中,更加深印象。在奪榜班結束到考試的期間,我們用LINE彼此訂定時間一起讀書,每30分鐘回報進度(可能是公管解題書10頁、20頁,或是把自己寫的筆記拍給對方看),在彼此彙報的過程中了解對方的狀況,給予心靈的支持,在狀況好的時候稱讚,在不好的時候關心,並一起喊口號振奮精神。我覺得這是我上榜的一大助力。

 三、我在這次考試的優勢

 (一)一字一句研讀課本

  上面有提及,我在跟課期和奪榜班剛開始,花了許多時間閱讀課本,而後來在被要求查各種資料與課外補充知識的期間,我就開始降低我看課本的時間。我發現,前面的課本閱讀,打下了我的基礎,讓我對於各個概念具有基礎知識,甚至潛移默化地成為我腦中的思維模式。其實在後來少看課本的時期,我有過覺得課本東西太多,也吸收不了,不如靠自己找資料,記的比較熟的想法,但後來我發現我某篇申論題,寫出來的東西完全就是來自於課本,我寫的時候卻一點印象也沒有,也沒有在背誦的感覺,只覺得我是靠自己很自然的回答問題,才發覺我在一字一句研讀課本的期間,自然而然地吸收許多知識,並轉化為自己的東西。

 (二)善用「背景」知識說故事

 在學科的考試中,考的就是各種「特定概念」的定義、特性、比較、具體應用等等,而該特定概念的「出現背景」,如在什麼年代出現的,它演變的歷史脈絡為何,為什麼會出現,它是用來描述哪種特定的現象,或是被提出來用來解決什麼問題,學者對於這個概念有什麼樣的爭論,都是「理解」這個概念的很好的材料,並且可以用特定概念的緣由,更容易「推理」出它的特性,與實際運用的困難。

 而這些背景知識的材料來源,在政治學課本中,我通常是用每一章節的「前言」理解為什麼特定概念會出現。此外老師也有許多的故事與實例,例如議會的出現,宗教改革的緣起與影響、2008年金融風暴的影響等等,都有助於寫申論題時從背景一步一步推理出來。除了書本以外,「網路」是最好的工具,當你發現課本的介紹不足以讓你理解某概念時,在網路上輸入關鍵字,就可以得到各式各樣的資訊,再對大量的資訊加以統整,非常有助於理解。

 我時常用「歷史的大事件」由遠到今的去理解,在政治學第一堂課時,老師介紹的希臘城邦時期、中古時期、宗教改革、工業革命、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、1960年代富裕的年代、1970年代政府失靈、1980年代新右派興起,就是很好的理解脈絡,例如自由、人權的概念在不同時期有什麼不一樣的內涵轉化,加入時代感,會讓申論寫作看起來更豐富。

 (三)用關鍵字串起名詞解釋

 我不太背課本的定義,裡面講的有時很籠統,或是太多複雜的概念參在一起,所以我都抓幾個字去串起一個詞的定義。舉行政法人為例,是1980年代興起的新公共管理風潮而有的產物(背景),乃公部門為了將「執行」事項外移所建立的機構,透過增加「人事」與「財務」的「彈性」,達到提高「效率」的目的。把特定概念簡化,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,串聯,而不用在考試時焦慮於要把課本的那句話原封不動地寫出來。

 (四)大量的課外資料

  在國考中,大部分的競爭對手,都和自己一樣有補習,拿著差不多的課本或參考書籍,所以能寫出課本內容,也僅能拿到和大家差不多的分數。為了幫助理解與增加申論題的豐富度,我的政治學、公管、公策、行政學等學科,除了讀課本內容外,還額外做了許多筆記,這些筆記融合了課本、歷史年表、題庫書和網路資料,有些則完全是從網路上整理下來的。公管、公策和行政學,我做了實例與政策的資料補充,例如電子化政府的發展、非營利組織的實例、年金改革、參與式預算、跨域治理等。政治學則是針對老師提出的考點,如多元文化主義、政治伊斯蘭、失敗國家、近年重要大選等作整理。今年高考,我公管的作答,塞了很多考前查的例子,分數71分,覺得滿不錯的。

 

(五)民法總則架構整理

 

    民總是我進奪榜班前就下過苦工的科目,課本重頭到尾讀過三遍以後,我用Xmind做了架構圖,從考古題出發,把考過的考點,重要法條抓出來,拆解成構成要件、效果,並標出特定的爭點,我整理的架構圖,幾乎可以回答所有的考古題,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用的東西。今年高考我的民總兩題分別拿到20分跟23分,值得炫耀一下。如下圖所示,總共有62張。

四、結語

 

    總之,我認為我是靠「理解」而非背誦的方式成功上榜,我以課本的知識為基礎,透過關鍵字的串聯、說故事的推理技巧、大量的課外補充幫助我理解。其實我考完試還滿怕的,因為我完全不知道我寫的東西跟課本像不像,只知道那是我腦袋中針對題目的問題給的正面回應,定義、特性等都是我用自己的話寫的,但這樣可以拿到第10名的名次,我想是一個有效的答題方式。

 

    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調整,相信自己會上榜,但同時也要正視、並了解自己的不足,知道自己有許多東西不會,想著「我就是不會,但我學會就好了呀」,一步一腳印的往前走。面對壓力與挑戰,可以恐懼,但是不能逃避,儘管害怕仍然直盯著目標向前行,沿途的痛苦,將會淬煉成更好的自我。

 

台北志光高普考一般行政最新課程

arrow
arrow

    f0004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