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與研究所都是台師國文系(所)畢,有修習教程,由於教甄失利而轉考教育行政高考。全職準備兩年上榜。
由於朋友也在志光補習,感受大致的資源、環境也覺得不錯,也希望在比較系統化、有規模的補習班,所以選擇志光。報名後的服務也不錯,不會很勢利,報完名就不管了,導師都會極力處理同學問題,行政人員感受也還不錯,尤其是有高普考line或是公職王app可以線上詢問超級方便,辛苦行政人員們。
我是報名面授課程。面授的好處在於老師可以幫忙批改申論(不過函授也有),可以當面跟你講改進方向。也可以在跟老師、同學、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印象,對考試幫助很大。
我是補二年班,第一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整個被打算節奏,補習班只能上網課,由於面授跟網課差別很大,所以我第一年也沒好好準備。第二年才全力衝刺,不過第一年加減唸的內容可以減少壓力,勉勵大家無論環境多艱難,都要試著讀一點,可以減少往後準備壓力。全職兩年,我很幸運,擁有父母無怨無悔的支持,讓我無後顧之憂,也很佩服半工半讀的辛苦考生,由衷地欽佩他們的毅力,希望你們都能夠如願考上。
考取經驗與準備技巧--
(一)各科準備
1.共同科目:
由於高考共同科目的佔比較少,因此我沒特別著力,只有最基本的把法緒課聽完,做一次課後複習,考前也沒時間看,盡量第一次就做好。英完全沒去上課,國文只有聽林嵩(林文騰)的作文課。老師的作文課非常系統化,值得推薦。
2.行政法:
第一年的時候可以要求自己把《行政法百分百(選擇)》先做完。有餘裕可以做錯題蒐集。老師最有名的就是考場會聽見他的聲音迴盪腦海,對記憶很有幫助。至於要不要背法條,我是認為把重要的背下來即可,像行政程序法第123條這種必背法條就要會。釋字部分,不必強求,若是因為背釋字對高考產生畏懼,得不償失,況且在考場也未必用到(我背了一堆,在考場上就沒用到),如果有餘力再背即可。
3.教心:
我第一年上比較聽不懂,可是後來搭配了《教育心理學》讀過一輪後,就稍微有整體概念。然後再聽課就會比較知道重點,記得課後一定要複習。第二年聽就茅塞頓開,很崇拜老師,那種旁徵博引,將概念與概念串連的能力,老師常說「我拿一張白紙,就可以將教育心理學整體概念寫完」,這也是我做筆記方法的靈感來源。而且老師真的很親切,常常跟同學聊天。今年112教心考「社會情緒學習」,老師完全命中!否則我那題一定不會,最後好像得了18分。
4.教育測驗與統計:
我這科分數很爛,就不特別分享了。
5.比較教育:
兩個老師我都有聽。一開始打底的時候會比較辛苦,因為老師比較是帶考題,對於申論答題後期有幫助,老師很扎實的講課,能夠真正理解比較教育的背景淵源,有助記憶,也會透過生活化的方式,讓你更了解比較教育。
6.教育哲學:
第一年也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,但第二年強迫自己再去聽課,忽然有一天就懂了,也發現老師的頻率跟我很對,也開始成為我每個禮拜期待的事。因為老師,我開始對教育哲學產生興趣,老師應該是我的教育哲學啟蒙老師,我甚至會將知識延伸到生活,關注生活中的貧窮、教育不均等等議題。老師給的申論建議都很用心,會把我們一個個叫去詳談。111年地特老師猜中「中庸」那題,讓我拿了那題22分,那次我教育哲學考70分。
7.教育行政學:
老師教的申論寫作方法蠻有用的,我也是從老師身上才摸索出基本申論框架,老師給的申論建議也很具體,老師甚至會自己擬答給同學看。第一年我也是聽不懂老師講的,第二年由於第一年讀過一輪課本後,再聽課就比較能聽懂,也發現老師講課內容很系統化、圖像化,其實課本的大標就是申論要寫的小標下內文。112年教育行政學有猜中「僕人領導」和「溝通」兩題,我各拿20和19分。主要是蕭世蒼老師教我們複習分成三輪的模式,也讓我安排讀書計畫更有方向。
(二)時間分配
1.以天為單位
我每天讀書時間有課的時候很隨意,主要是完成作業、複習,沒課的時候大約5-7小時,不要過度執著時間,覺得別人都念十三個小時才上榜,只有你最了解自己。只要每天都碰書,依據自己的精神狀態做調整,累的時候就讀少一點,堅持才是關鍵,建立「原子習慣」的關鍵在於減少阻力。
2.以月為單位
(1)111年7月-112年1月
第一輪:課程上完、課後複習製成簡單筆記
(2)112年1月-3月
第二輪:閱讀第一次的筆記,再製成第二版更精簡筆記
(3) 112年4月-6月
第三輪:閱讀第二次的筆記,再製成第三版更精簡筆記(供考前翻閱,考前真的沒時間!看這個最有效率),有時間的話以此類推
(4) 112年6月-7月
做剩下沒做完的事,到六、七月步調會愈來愈亂,保持適度的申論練習與固定時間讀書即可,不要唸太多新的知識,容易心慌也記不住,「考試不是比誰記得多,而是比誰忘得少」。此外,我還有將各科的考古題比較不會的題目做出擬答大綱,但是真的做不完,盡力即可。
(三)給學弟妹的鼓勵
「成功就在失敗與失敗間」,國考看似成功與失敗二分,但其實大多時刻你是必須與失敗共處,所以學著如何不被失敗擊垮,找到自我調適的方法很重要。我是一個過度自我要求的人,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,也在與他人的比較追逐中開始懷疑自我。當我們能夠認知到自己的特質,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,欣然接受那個沒辦法做到的自己,做自己能做的,就會找到新的動力。「旅途的意義正在過程中」,希望大家都能在國考的路上找到樂趣,並堅持下去。
留言列表